Jessica 人生的第一桶金落點在31歲那一年。
滙集到第一桶金之後,Jessica則決定遞出辭呈,走出高市府。
Jessica的辭職書流浪了大半年之久,大老闆遲遲不願意同意Jessica辭職;有一天,鼓起勇氣走入大老闆辦公室央求他_如果真的疼我這位職員,請同意我辭職;因為我現在不走出去,以後我將没有勇氣離開高市府。
如願地離開了高雄市政府員工消費合作社,如初生之犢,不知那才是真正波濤開始,冒險開啟。
離職後,我一邊在中山大學進行短期進修,一邊思考短程目標。我希望可以花些時間進行充電,而充電之旅的起程收攝成二個選擇方向
其一是:去澳洲遊學(或留學)
其二是:再到北部進修電腦專業知識
其實,那時 Jessica 屬意澳洲留學;手上的第一桶金省一點應該可以熬過去。
可是,現實的生活上在前幾年和二姐、三姐一同購買了房屋,三姐因意外去世。留下二姐和我共同面對房屋貸款。在需要一邊付貸款一邊進修的情境下,我放棄了去澳洲的所望,選擇了留在國內進修。
其實,買屋不是我主張,我只是在當下被遊說後附意,在關鍵決斷的時刻我仍選擇了為自己曾經下的決定負責。所以 Jessica 來到了台北進修。
若干日子之後,二姐帶走了三姐所留下的財產,丟下了三人份的房屋貨款,亦引起了我必須獨自面對房屋貸款的煩惱心;那時,我成功轉職初成卻尚未熟成,就像初初脫膜的手工皂_已成型,卻未有具足的內聚力堅定外型。而這種被親人叛離之痛,借用美國總統尼克森說過的話_"可以接受,但不可以原諒。"
而,房子像過眼的雲煙_没了
那些,我人生的春天所掙下的金錢,第一桶金_没了
澳洲留學_也没成
真正成就下來的是_我在每每面對人生變化時,瞬間可攝定的安住眼神。
泰然若定的神情,居然是幾番風雨後的產物。
學佛後,我在聖嚴師父的傳記中看到類似的事件,卻不同的呈現。
當然,現在的我希望二姐可以過的好;這份希望,不再為二姐;而是為了自己,我和二姐是親人的事實不可能改變,為了讓自己不願有機會看到自己的親人活得不好而生難過,所以希望二姐可以過得好;更希冀二姐把手中的財富化成心中的財產。
我想:一個人真正的財富來自于內在的資糧,而非外在的數字
外在數字,可以一夕翻盤;內在的資糧卻能愈存愈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